资讯详情

川美毕业展《父亲》:耗时11年具象化再现

2024-06-14 来源:天气君

  近日,国内艺术界瞩目焦点汇聚于川美毕业展上的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作品——《父亲》。这件作品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对当代著名画家罗中立198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的具象化再现,耗时长达11年,终于以高7米、宽5米的巨型雕塑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画中的老人目视前方,古铜色的面孔上,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眼角……每一位看过《父亲》这幅画的观者,内心无不产生巨大的震撼。

  1980年,创作完成这幅油画时,罗中立32岁,在川美读大三,是当时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1981年1月17日,《父亲》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轰动全国。如今,《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国家教材,被认为是“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父亲》的人物原型,是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村民邓开选。双城村曾是罗中立年轻时体验生活、找寻创作素材的地方,邓开选正是罗中立当年的房东。虽然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但和驷马镇以及双城村的情感纽带,这些年在罗中立心里一直没有断过。

  “我4月份才去了驷马镇和双城村一趟,在镇上住了四五天,在村里住了一天。”提起这趟旅程,罗中立有些兴奋。他说,听到村里的老人还亲切地称呼他当时的外号——“罗二”,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这里扎根的岁月。

  《父亲》这幅油画知名度高,作为当年写生、创作地的双城村,如何借势发展?前些年,平昌县、驷马镇多方问计问策,并得到罗中立的支持,决定主打“乡愁牌”,更好地发挥《父亲》文化品牌作用,聚焦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留住乡愁记忆。

  罗中立的原作《父亲》以一幅大画布为载体,用浓厚的油彩和精微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感情真挚、纯朴的普通农民形象。这幅画作并没有使用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展现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罗中立依然能够严谨朴实、细而不腻地表现出人物的丰满润泽。背景中,他巧妙地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同时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的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这幅画作不仅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还荣幸地被选为苏教版教科书《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的插图。

  专家们纷纷表示,罗中立的《父亲》是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完美融合的典范。如今,这尊巨型雕塑作品在川美毕业展上再次引起轰动,不仅是对原作的致敬,更是对现实主义美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国内天气| 国际天气| 空气质量| 生活指数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3